第三十一章 恐有祸事-《大清变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秦川索性就把自己还在襁褓中就随父母先到南洋,又漂泊到德国,七八岁时又随着父母去了巴西,在巴西遇到了一个精通化学又有些厌世疾俗的普鲁士退役军官,跟其学习化学,闲暇之余,那退役军官又教他学习军事,以至于他现在不仅精通化学,在军事上也有一定造诣。父母不幸去世后,那个普鲁士退役军官也离开了巴西,孑然一身的他只好踏上回乡的旅途,这才一路辗转漂泊万分艰辛地回到大清等等。

    关于他的身份履历,秦川早已思虑周详,这个时候可没有后世那么严格的护照签证的规矩,买个船票也没人让你拿什么身份证,只要有钱就卖你票,你就可以上船一路无阻。所以,他所说的一切,基本都无可查证。

    听了秦川的讲述,吴调卿和李经方不由一阵感叹唏嘘不已。

    三人边吃边聊,转眼两杯红酒下肚,吴调卿倒没什么,可李经方的脸色已经微微乏红。

    吴调卿给三人斟上多半杯红酒,拿起餐巾轻轻擦了擦嘴角,柔声轻语地看着秦川说道。

    “鸣鸿老弟,听李先生说起你办盐厂的事情,我很想入股,可李先生说你只借钱不愿与人股份,不知这是为何?”

    吴调卿一说,李经方也不禁停下手里的刀叉,看着秦川等着他的下文。

    秦川心道,看来这吴调卿还是想要入股,这是终于转入正题了。

    秦川早已想好了拒绝之辞,长叹一声说道。

    “吴兄有所不知,家父在南洋和德国时,几次与人合股经营生意,可每次都让合伙人骗的凄惨无比,以至于家道中落,抑郁而终。家父临终前,万千叮嘱小弟,日后做生意,再不可与人合股经营,小弟也是无奈,只是谨记家父遗言而已。”

    一听秦川如此说,吴调卿略微松了口气。

    “令尊之痛,着实令人可叹。只是若是别的生意也就罢了,老弟要开这盐厂,那就非同一般了,如果老弟仍是谨遵父命,一意孤行,恐祸不远矣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